活出有深度的人生

■尹传红

1930年秋的一天,当时已颇有些声名的美国历史学家兼哲学家威尔·杜兰特,正在纽约自家门前清理树叶,一个衣着体面的男子走了过来。他以平静的口吻告诉杜兰特,他准备自杀,除非这位受人尊敬的人生导师能够充分说服他。杜兰特跟他讲了很多活下去的理由,可他看起来却完全无动于衷。他木然走开,从此再没露面。


这件事令杜兰特深感震惊,也不能释怀。后来他了解到,1905年至1930年这25年间,美国共有284142人自杀。“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深入思考这个哲学上的永恒问题,杜兰特忽然心生一念:何不请教一下各界名人,他们究竟是怎样看待生命的意义的?把他们的答案整理出来,再补充一些自己的思考,形成一本书,是不是就可以回答那个找上门来的求助者的问题了?


1931年7月15日,杜兰特从纽约向美国国内和世界各地他所敬仰的一些知名人士发出了一封信。在信的前半部分,他先以诗人的语言,概略地表达了他自己对人类生存价值和意义的怀疑,然后换用哲学家的语言提问,请各位名流“指点迷津”——不仅让他们从抽象意义上回答生命的意义这一基本问题,也请他们讲述如何找到自己生命中的意义、目的和满足。


可以想见,答案五花八门。


英国戏剧家萧伯纳在一张明信片上写下了一个最简单的答复:“我怎么会知道?问题本身有意义吗?”


美国批评家门肯的回答率性又可爱:“您问我的问题简单说来就是:我的人生获得了什么满足感,以及我为什么要不断地工作。我不断地工作和母鸡不停地下蛋原因是一样的。每个有生命的东西都有一种虽然说不清楚、但却强有力的冲动,要积极地履行某种职责。有生命就要活下去。”


美国教育家霍普金斯的回答富有诗意、耐人寻味:“人类生命之所以可贵,在于它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机会。要是偶尔有那么一天,你可以看见一望无际的蓝天里漂浮着朵朵懒洋洋的彩云,天气不冷也不热,大地上的树木草地青翠欲滴,院子里百花盛开,天亮时可以听到各种鸟儿清脆的歌声,我不相信你还会在那里质疑人生。这些都是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体验,但是他们足以让任何正常的人感到活着本身都是了不得的特权。”


在印度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拉曼看来:“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一时的欢愉,也不在于明天会怎样。人脑的能力是有限的,无法了解世界无尽的秘密。不过,我也认为活着就得尝试……思想与科技是我的人生和活动的主动力。”


为使观点更全面,杜兰特甚至还请一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人米德尔顿也发表了看法。这个被剥夺了未来的人给出的答案彰显出乐观,也颇有见地:“我的生命意义取决于而且只取决于我自己发现生命真相的能力,在教训中学习,因教训而受益。简单地说,人生的价值在于我在努力使它实现什么价值……对我来说,生命如一条河,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虽然偶有漩涡,偶有横流,但一往无前的大趋势什么都挡不住……每次我在报纸上看到有人自杀的消息,我都会说:‘这个人才真正相信生命是没有意义的。’”


在《论生命的意义》一书的第一部分,杜兰特用6章篇幅,从较为宏观的视野探讨了生命的意义。第二部分是名人们的答复,以及杜兰特所作的相关背景介绍与评述。第三部分则是杜兰特写给几位意欲自杀者的信件摘要,还有他自己对所提“问题”的回应。


这些答案也同样闪烁着哲理之光,意味深长:生命的意义在其自身,它存在于生命本能的愿望和这些愿望自然的满足中;生命最简单的意义是快乐,为生的体验而快乐;生命的意义在于它能够给我们生产的机会,让我们为包括我们自身的更大的存在作出贡献……总之,人生的体验是一个壮阔的图景,你的任何感觉都能够给你生的理由。


杜兰特这位史哲导师,一生致力于将哲学从学术的象牙塔中解放出来,进入大众读者的视野。他著有《哲学的故事》、《英雄的历史》和《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等佳作。1968年,他以11卷皇皇巨著《文明的历程》(中译本名为《世界文明史》)获得美国普利策图书奖;1977年,他荣获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1981年,杜兰特以96岁高龄谢世。作为一个思想深刻的人,他活出了一个有深度的人生。


《论生命的意义》,[美]威尔·杜兰特著,褚东伟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


评论

© 外化内不化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