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与主题意义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倡导六要素整合的、探究主题意义的活动观。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课堂教学就是围绕一定的主题,设计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活动。这类课堂教学正在引起一线英语教师的广泛关注。那什么是主题?什么又是主题意义呢?


     《课标》指出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围和主题语境,但没有对主题进行明确定义。《课标》还指出英语课程应该把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在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课堂上,教师要充分挖掘特定主题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点。


    在《改什么?如何教?怎么考?高中英语新课标解析》一书中,主题指的是围绕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相关的某一范围展开的话题类别。


    主题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有三个解释:第一个解释为“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第二个解释为“泛指谈话、文件、会议等的主要内容”;第三个解释为“主标题”。


    也有学者认为,主题在一般文章写作中也称为主旨,是作者在反映社会生活时,通过描述的对象或提出的问题所表达出来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


    由此可见,清楚地定义主题和主题意义并非易事。为了给主题和主题意义进行大致定义,我们首先看一个例子:


    这是一篇题目为How Advertising Works的说明文。以下是文章的第一段:从文章标题不难看出,这是一个以“advertising”为主题的语篇,文章讲述了广告商制作广告的一些技巧。但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读者又是哪一类群体?从“Then we can avoid being controlled by them.”这句话可知,读者应该是消费者,作者通过介绍广告商制作广告的技巧,想让消费者了解广告,避免被广告所控制。


    通过以上示例可以得出,主题是指作者(或说话者)通过文本传递的主要内容,为学科育人提供话题和语境,也为语言学习提供范围和语境。主题意义是指主题呈现的核心思想或深层含义,往往与文化内涵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关。对主题意义的探究直接影响学生对语篇的理解程度、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成效。


    从文本分析的角度看,广告商制作广告的一些技巧是该语篇的主题和内容,即回答了研读语篇时“What”的问题;消费者应该了解广告,避免被广告所控制是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该语篇的主题意义,即回答了研读语篇时“Why”的问题。


 


主题意义探究的实施


 


    1.教师在文本中探究


    课前,教师进行文本解读是主题意义探究的重要前提。英语课程的育人目标、编辑意图、主题内容都蕴含在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不同体裁的文本中,以符号、图片、色彩等多模态形式呈现,难以一眼看清,这就需要教师课前解读文本、设计教学。教师通过研读文本,把握主题意义,发现文本特征、语言特点与主题意义之间的关联,理清学生在认知和思维层面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才能洞察文本的价值负载,更好地领略国家意志和作者意图,从而确定教学重点,为下一步学生开展主题意义探究设计合理的活动。


    教师文本探究通常有what,why和how三个维度,包括主题大意、主要内容、作者意图、语篇结构、语言修辞五个方面。what关注文本的事实性内容,帮助了解文章主题大意和主要内容,形成文本的概念意义。why关注文本的写作意图和目的,帮助理解文本传递的人际意义。how关注文本的组织结构、语言风格,帮助理解语篇意义。


    2.学生在活动中探究


    (1)活动过程的主线化。整体外语教学法强调对整篇文章内容的了解,不主张将文章拆成若干句子、逐字发音、逐句分析的“碎片化”处理。这就需要活动的设计始终围绕主题意义,从整体入手,整合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抓住主要脉络。承载主题意义的语篇有不同体裁,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体裁呈现主线的方式不同,因此,教学活动需要抓住体裁特征。下面以中学课文常见的三种体裁为例来说明如何根据体裁获取主线。


    一方面,根据体裁抓主线脉络。记叙文的主线有空间线、时间线、人物线、事件线和感情线等;说明文的主线有空间线、时间线、主次线和流程线等;议论文的逻辑结构通常包括提出问题、列举证据和提出主张,而且段落的首句通常为主题句。另一方面,根据体裁设计主线问题。


   (2)活动任务的层级化。Anderson(2009)修订的Bloom目标分类体系揭示了对内容的不同教学阶段,具有不同认知目标,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新,由易到难,从低级向高级,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依据该分类提出了“英语学习活动观”,即在主题引领下,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层级(又称3×3框架)的活动,基于已有知识,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的多元发展。在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认知目标分类理论和英语活动观理论,设置不同层级的任务,引导学生层层推进意义探究。


   (3)活动内容的关联化。外语教学中的主题意义探究活动,需要将特定主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密切关联,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基于主题的经验,推动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深度学习,并建构和完善新的概念。通常,在导入环节,可以围绕主题采用图片、视频、情境等创设环境,建立文本信息与学生已知经验的关联,以此激活背景知识,激发意义探究动机,吸引认知注意;在读后环节,可以采用改写、续写、批判、评价、建议、访谈、写海报、制作班级手册等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在文本中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利用别人的思想改变自己的行为”,以此促进能力迁移和情感升华。


   (4)活动结果的可视化。思维导图或结构图为主题意义探究的可视化呈现提供了有效工具,它可以展现主题大意、内容层级、逻辑线索等多个不同层面的信息,重新组成新的模型,帮助大脑处理信息和思考复杂问题。在提取主线和勾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根据文章的表达特征,进行描述、对比、分类、排序、分析原因和结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构建事物或想法之间的关联,形成意义探究的直观表达成果。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教学的实施层次


 


主题意义探究体现了英语学科学习的育人导向,但对于主题意义的深度思考不能仅仅只是老师一人在唱“独角戏”,而应该是一个使学生积极主动建构主题意义的过程。为了协助学生自主攀登达到主题意义的山峰,教师应树立主题引领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围绕主题的探究活动,以活动搭建主题探究的“登山梯”。


    笔者尝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以语篇为依托,从“激活主题—丰富主题—升华主题”三个相互关联、逐层递进的主题理解层面展开对主题意义的探究。


    1.基于语篇,激活主题


   “激活主题”是进行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课堂教学的第一步,这一阶段的活动设计要求教师准确捕捉学生有关该主题的生活经验,创设导入情景,让学生有经验可分享、有语言会表达、有兴趣来参与,使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学习该主题意义的源泉。


    2.深入语篇,丰富主题


   “丰富主题”是进行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这一阶段的学习活动旨在围绕主题意义,引导学生获取语篇大意,梳理语篇细节信息,丰富、补充和建构对该主题的深层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零散知识之间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归纳和提炼基于主题的新知识结构。


    3.超越语篇,升华主题


   “升华主题”是进行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课堂教学的高潮。这一阶段的学习活动聚焦语篇所承载的深层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性表达个人观点,实现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课堂教学的育人价值。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应以挖掘主题意义为原点,以浸润式主题渗透为探究路径,使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的过程中逐渐领悟育人价值。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教学策略


 


    1.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阅读必须围绕主题开展教学活动。英语阅读教学必须基于语篇实施主题意义探究。在读前导入活动中,教师应设计关联主题的头脑风暴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预期。在读中活动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通过语篇信息加工理解文本所承载的意义,探究语篇的主题意义,同时更要关注学习体验,丰富情感认知。在读后活动中,基于语篇实施超越语篇的主题迁移创新教学活动,致力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2.主题意义探究离不开学生的高阶思维,解读语篇不能停留在浅层次水平。在实施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避免设计过多提取语篇浅层次信息的问题;相反,教师应设计一些训练学生高阶思维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语篇,对语篇信息进行深加工和处理。


    3.主题意义探究需要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建构意义,不能代替学生解读。在主题意义探究的课堂上,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要把自己的解读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主题意义探究的活动中来,实现主题意义的自主建构。教师应减少预设,鼓励学生生成一些内容。


    4.主题意义探究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实现学科育人目标。在实施主题意义探究教学时,教师应设计一系列与学生实际生活关联性强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推动学生对主题研究的深度学习,使学生学以致用,激活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驱力。 


 


基于主题意义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整体思路


 


    教师围绕课程内容的六要素对单元教学内容和学情进行整体分析,确定贯穿于整个单元的主题意义理解、表达以及学习能力发展的主线,在此基础上设计体现学生学习进阶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计体现综合性、层次性、关联性、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助力学生围绕主题意义进行多视角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的活动,从而形成对主题内容的整体理解并提高综合表达能力。这个思路的实践操作要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以学生的主题意义理解和整体表达以及学习能力的发展为主线;


   (2)围绕主题意义设计体现学习进阶的单元整体目标和学习小单元目标,设计体现关联性和递进性的学习活动;


   (3)围绕主题意义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螺旋递进式发展;


   (4)以整合性输出任务作为学生实现核心素养四个方面融合发展的落脚点。


评论
热度(1)

© 外化内不化 | Powered by LOFTER